广东部分商超搬空仅剩辣椒
一场“辣味”背后的城市脉动
“货架空了,连泡面都被抢光,就剩下一整排辣椒还在那儿红得刺眼。”6月12日上午,广州天河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理货员阿峰对着镜头苦笑,他的身后,原本摆满粮油米面的区域如今只剩零星几包干辣椒和几瓶辣椒酱,像被潮水遗忘的礁石,倔强地红着。
从“扫货”到“剩椒”,48小时发生了什么?
过去两天,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与西南季风叠加影响,广东多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气象部门提醒市民“备足三日物资”,社交平台上“囤粮清单”疯转,6月10日晚开始,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出现集中抢购:矿泉水按箱搬,方便面连纸箱都被抱走,连平时少人问津的压缩饼干也一扫而空。
戏剧性的是,辣椒成了“最后的倔强”,广东人日常饮食虽爱鲜辣,但真到囤粮时,辣椒并非“刚需”;超市紧急补货以主食为主,辣椒周转慢,便出现了“搬空全场只剩辣椒”的奇观。
“剩椒”背后:城市应急的AB面
镜头转向广州番禺山姆会员店,店长李蔚调出后台数据:11日全天客流量是平日3.7倍,销售额同比暴涨460%,但辣椒类SKU库存反增12%——“没人拿,反而越堆越多。”
广东省商务厅12日中午通报,已启动生活必需品“点对点”监测补货机制,重点商超24小时滚动补货,目前大米、食用油、饮用水可满足全省15天以上需求,但“结构性缺货”仍难避免:绿叶菜因暴雨采摘受阻,辣椒耐储却“遇冷”。
“这提醒我们,应急保供不仅要算总量,还得看结构。”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说,“辣椒的‘剩’与绿叶菜的‘缺’,恰恰暴露了城市供应链的柔性不足。”
辣椒的“逆袭”:从滞销到公益
12日下午,广州海珠区一家盒马鲜生门口竖起手写海报:“免费领辣椒,一人两把,帮农户减损。”原来,广东茂名、湛江是夏季辣椒主产区,暴雨导致外运受阻,商超采购量锐减,椒农眼看要血本无归。
“与其烂在地里,不如送给街坊。”盒马广佛区域采购负责人陈宇说,短短三小时,1.2吨辣椒被领完,不少市民顺手买了鸡蛋、豆腐,“顺手做道菜,也算帮了农民。”
社交媒体上,“辣椒炒蛋救援行动”话题阅读量破亿,有人晒出“辣椒九宫格”:剁椒、泡椒、辣椒油、辣椒面……网友调侃:“广东人终于实现了辣椒自由。”
尾声:当红色褪去,留下什么?
13日清晨,雨停,超市货架再次填满,辣椒区也恢复了正常比例,阿峰把最后一筐干辣椒码好,长舒一口气:“希望下次别这么红得发慌了。”
暴雨会停,辣椒会卖完,但“搬空仅剩辣椒”的荒诞场景,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城市应急的短板,也照见了普通人的互助与幽默。
下一次极端天气来临,我们或许能更从容——至少,不会再让辣椒独自红在空荡的货架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