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已达17级 威力有多大?
17级“风王”桦加沙来袭:威力到底有多大?
“17级以上!”9月22日下午,中央气象台一纸通报让华南沿海瞬间绷紧神经——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已达6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10百帕,成为2025年迄今西北太平洋的“风王”,当数字突破17级,它已不再是普通台风,而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行星级别”破坏机器。
17级是什么概念?
我国采用2分钟平均风速的蒲福风力等级,17级对应的风速是56.1—61.2米/秒;而“桦加沙”实测62米/秒,已逼近该等级上限,换算成更直观的破坏力:
• 风压≈2.4吨/平方米,相当于每根电线杆、每块玻璃幕墙时刻被一辆小汽车顶着撞;
• 阵风可达70米/秒以上,能把一辆空载大货车掀翻;
• 在海上掀起的浪高可达14—16米,相当于四五层楼高。
对比历史案例,2018年“山竹”登陆时为14级(42米/秒)已造成广东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2024年“摩羯”二次登陆时17级(58米/秒),湛江、文昌两地大量房屋屋顶被整体掀掉,桦加沙”强度更胜一筹,破坏力可想而知。
“体型”同样惊人
卫星云图可见,“桦加沙”环流直径超过1000公里,七级风圈半径最大480公里,云系面积几乎覆盖整个华南,这意味着:
• 即便在登陆点外200公里的香港、深圳,也将出现10—12级持续大风;
•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五省区将先后出现成片暴雨到大暴雨;
• 叠加农历初三天文大潮,珠江口、粤西沿海可能出现200—300厘米风暴增水,低洼地区“海水倒灌”风险极高。
三重“暴击”场景模拟
- 城市高楼:深圳福田CBD的写字楼玻璃幕墙按抗风12级设计,若正面遭遇17级阵风,将出现整幅玻璃爆裂、高空坠物“玻璃雨”;塔吊、脚手架在持续强风中如同“火柴棍”般被折断。
- 交通大动脉: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桥面瞬时横风可达15级,铁路部门已预判24日全天停运;虎门大桥、伶仃洋大桥可能实施封桥。
- 农村与渔港:阳江、茂名、湛江沿海渔村大量砖瓦房抗风能力仅8—10级,17级风可“剥皮拆骨”;港湾内回港避风的渔船若缆绳断裂,将连环撞击码头。
为何“桦加沙”这么强?
中国气象局专家归纳出三大“燃料”:
- 海温:菲律宾以东洋面30.5℃的异常暖海水,为台风提供了充足潜热;
- 结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完美配合,台风眼墙紧致,能量集中;
- 环境:垂直风切变几乎为零,外加副热带高压强势引导,使其一路“无障碍”西行,强度不减。
防御:把“巨灾”风险降到最低
广东省防总已罕见提出“巨灾防御”概念,并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
• 22日18时起,珠海、深圳、惠州、中山、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8市陆续实行“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
• 865个应急避难场所全部开放,可一次性容纳110万人;
• 全省2.3万艘渔船100%回港,渔排人员3.8万人全部上岸;
• 对危化品仓库、地铁隧道、下穿立交、地下商场进行再排查,防止海水倒灌与内涝叠加。
普通市民务必做到:
- 今日内完成玻璃“米”字加固、储水储粮、充电宝满电;
- 23日午后起避免外出,高层住户远离落地窗;
- 收到社区转移通知时立即执行,切勿因“看过大风”而麻痹。
写在最后
当“17级”这个罕见数字出现,它不再只是气象专业术语,而是悬在华南上空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超强台风的破坏力往往超出模型预估——2013年“海燕”在菲律宾造成6300人遇难;2014年“威马逊”把海南翁田镇从地图上“抹平”,面对“桦加沙”,任何侥幸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请把每一次预警都当成最后通牒,把每一条防御指令都当成生命线,台风可以17级,但我们的准备必须18级!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