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子离世 老人看孙女遭拒***儿媳
2024年春天,83岁的李国强坐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的等候区,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里,儿子李浩搂着他的肩膀,儿媳抱着刚满周岁的孙女,一家人笑得灿烂,儿子因突发心梗去世已两年,儿媳带着孙女搬离老屋,拒绝老人探望,李国强一纸诉状,将儿媳告上法庭,要求“隔代探望权”。
独子离世,亲情断裂
李浩是李家三代单传的独子,2022年3月,他在加班途中突发心梗离世,年仅38岁,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处理完后事,儿媳王琳以“孩子需要安静成长环境”为由,带着6岁的孙女小悠搬离李家老宅,更换联系方式,甚至拉黑了老人的微信。
“我不是要抢孩子,只是想看看浩浩留下的这点血脉。”李国强声音颤抖,他每月退休金8000元,两年来给孙女寄去的生活费、生日礼物均被退回,去年重阳节,老人带着玩具去幼儿园门口等孙女,却被保安以“非监护人”为由拦下。
法律空白下的艰难诉讼
我国《民法典》未明确赋予祖父母“隔代探望权”,李国强代理律师指出,根据第1086条关于离婚后探望权的规定,可类推适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权益”原则,但王琳的律师反驳:“老人过度介入可能加剧孩子丧父创伤,且儿媳作为唯一监护人,有权拒绝任何可能干扰孩子生活的接触。”
庭审中,一份心理评估报告成为焦点:小悠在父亲去世后出现选择性缄默症,医生建议减少环境变动,王琳哭诉:“公公每次见孩子都要她‘替爸爸磕头’,孩子做噩梦哭醒!”而老人则拿出日记,记录着两年来为孙女做的每一件小事:织的毛衣、录的睡前故事、甚至提前写好的18岁生日信。
判决之外,亲情何以为继?
2024年5月,***作出折中判决:在第三方社工陪同下,李国强每月可在社区活动中心探望孙女一次,每次不超过两小时,探视前需提前三天预约,且不得提及“父亲死亡”等敏感话题。
宣判当天,王琳抱着小悠匆匆离开,孩子回头望了老人一眼,又迅速扭过头,李国强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份判决书,像攥着一张无法兑现的亲情支票。
尾声
案件引发社会对“失独老人隔代探望权”的广泛讨论,有学者呼吁立法填补空白,也有声音认为应尊重监护人意愿,而对李国强而言,法律给了他一个“见面”的机会,却给不了天伦之乐的完整。
“浩浩走后,我活着就为了两件事:给孙女留盏灯,给自己留个盼头。”老人把全家福贴在判决书背面,蹒跚走出***,春日的阳光照在他佝偻的背上,像照着一个时代里,无数沉默的失独父母。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