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部分商超搬空仅剩辣椒
“广东部分商超搬空仅剩辣椒”:一场抢购潮背后的理性与温度
“货架空了,连泡面都没剩,只有辣椒还在。”5月12日上午,广州天河区某大型连锁超市的理货员阿芳站在一排排空荡荡的货架前,指着角落里孤零零的几袋干辣椒苦笑,类似场景近日在广东多地出现——深圳南山、佛山禅城、东莞南城等地均有市民反映,部分商超出现“搬空式”抢购,唯独辣椒“幸存”,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从“囤盐”到“囤辣椒”:抢购逻辑变了? “不是大家不需要辣椒,而是它太‘耐放’。”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林瑞指出,过去抢购潮多围绕米面粮油、盐糖等“硬通货”,如今市民囤货清单里多了速冻水饺、自热火锅、罐头等即食食品,“辣椒作为调味品,优先级自然靠后”,广东湿热气候下,干辣椒、辣椒粉保存不当易霉变,也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
辣椒的“倔强”:供应链视角下的幸存者 “我们仓库里辣椒库存其实比平时多30%,但其他品类补货速度跟不上。”某生鲜电商平台华南区采购总监李骏透露,本轮抢购中,叶菜、鲜肉、鲜奶等短保商品最先被扫空,而辣椒因运输损耗低、保质期长,反而成为“最后剩下的倔强”,数据显示,5月10日至12日,该平台广东区域辣椒销量同比仅增长15%,远低于蔬菜平均涨幅的280%。
“辣椒经济学”:被忽视的日常与非常 在佛山一家被搬空的社区超市里,店主老周把仅剩的5袋辣椒摆成金字塔造型,贴上“买辣椒送葱”的纸条。“辣椒不是主角,但它是广东人炒青菜、蒸鱼、煲靓汤的灵魂。”老周说,抢购潮中,有人一次性扫走20包盐,却鲜有人囤辣椒,“可能大家潜意识里觉得,日子再难,辣椒也不能当饭吃”。
从“剩辣椒”到“剩思考”:城市应急的下一步 广东省商务厅5月13日回应称,已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制度,重点商超补货频次从每日1次增至3次,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辣椒式尴尬”不再重演,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文宏建议,社区可建立“共享冰柜”机制,鼓励居民将多余物资共享;商超则可推出“小份装应急包”,减少非理性囤积。
尾声: 当夜幕降临时,阿芳把最后几袋辣椒收进仓库,贴上“明日特价”的标签,她说:“辣椒不会说话,但它提醒我们——抢购的尽头,终归是回归一日三餐的平常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