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直播间\高端四件套\猫腻
“100支长绒棉”竟是40支化纤?央视曝光直播间“高端四件套”猫腻全链条
“家人们,100支新疆长绒棉、A类母婴级,今天破价福利只要199!”——这样的话术,近期在无数直播间里此起彼伏,9月21日晚,央视《财经调查》用40分钟的深度报道,撕开了这些“高端四件套”的华丽外衣:虚标支数、材质造假、伪造安全等级、配套假报告,一条从南通到嘉兴、海宁的完整造假产业链浮出水面。
直播间里的“高端”话术,到底假在哪?
- 支数随便标,纺织品支数越高,纱线越细,面料越柔软,市面主流床品集中在30–80支,而直播间动辄喊到“100支、120支、170支”,央视记者在海宁家纺城暗访时,商户直言:“标多少自己定,标高才能卖上价。”
- 材质偷梁换柱,所谓“匹马棉”“长绒棉”,不少是40支普通棉甚至纯化纤,南通诗锦家纺把一款纯化纤产品取名“木棉皱皱纱”,年销量竟超30万套;主播忽悠消费者“从木棉树里提炼”,连百科都查不到。
- 安全等级造假,国家标准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床品至少应达B类,婴幼儿用品必须A类且须明示“婴幼儿用品”,但记者走访发现,车间里随意贴A类标、现场打印检测报告,二维码一扫“真像那么回事”。
- 专坑老年人,嘉兴一场“私域直播”里,主播用“50支长绒棉”忽悠老人,实测仅40支普通棉,且含化纤成分。
造假一条龙:标签、报告、二维码都能定制
央视镜头记录下令人瞠目的场景:
• 辅料店里,空白水洗标、A类吊牌成捆售卖,5毛钱一套;
• 打印社里,假检测报告按模板排版,委托单位、地址、检测数据、二维码一应俱全,10分钟可取;
• 部分产品干脆“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联系方式,方便下游随时“换皮”再上市。
连夜行动:7389套问题产品被查封
节目播出当晚,南通、海宁两地市场监管、公安联合执法:
• 南通对9家主体调查取证,查封扣押7389套(件)产品,抽样67批次;
• 海宁连夜立案,对涉事门店现场封存;
• 江苏、浙江同步启动家纺行业秋冬专项整治。
消费者如何避坑?
- 看标签:执行标准、安全类别、厂名厂址缺一不可。
- 验材质:纯棉应标注“100%棉”,模糊词“棉感”“植物棉”慎买。
- 问报告:要求商家出具一年内权威检测机构报告,扫码核对真伪。
- 留证据:直播录屏、商品快照、聊天记录及时保存,以便维权。
别让“信任链”变“造假链”
直播电商的底层逻辑是信任经济,当“高端”可以任意粘贴,二维码沦为造假通行证,消费者被迫成为“鉴定专家”,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平台需建立先行赔付与关键词预警机制,监管部门要让造假者“一次失信、处处受限”,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央视的这记警钟提醒我们:直播间再热闹,也替代不了真材实料;口号再动人,也掩盖不了谎言,下一次听到“破价福利”时,不妨先问一句——“敢不敢把标签和报告亮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