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雇人压价 砍价60万搞房东心态
“中介雇人压价,砍价60万搞房东心态”——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背后
“我挂550万,他们开口就砍到490万,还说我这房子‘硬伤太多’。”
北京朝阳的林女士最近卖房,遇到的不是普通买家,而是一场由中介主导的“压价剧本”:连续两周,每天下午都有不同面孔的“客户”上门,统一口径挑毛病、报低价,临走前还要补一句“姐,现在行情就这样,再等等恐怕更惨”,林女士的情绪从愤怒到焦虑,最后降到自我怀疑——“难道我的房子真的一文不值?”
直到邻居悄悄提醒:“这些人好像都是同一中介雇来的,专门给你‘做局’。”林女士才恍然大悟,自己成了“砍价60万搞心态”的猎物。
-
雇人压价已成“潜规则”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在部分热点城市,中介为了快速成交、锁定高额佣金,会私下招募“看房演员”:
• 统一培训说辞,专挑房东最在意的点放大(临街吵、楼层高、户型不方正);
• 每次报价比上一次再低5~10万,形成“踩踏式”心理暗示;
• 演员按场次结算,半天300~500元,成交后还有额外奖励。
“房东一旦心态崩了,主动降60万都不稀奇。”一位前店长坦言。 -
60万差价背后的利益链
以北京一套500万房子为例,中介费通常1.5%~2%,看似只有7.5万~10万,但如果中介提前找到“关系买家”,以440万“抄底”拿下,再转手470万卖出,就能吃到“双重利润”:
• 第一次交易佣金:440万×1.5%=6.6万;
• 第二次交易佣金:470万×1.5%=7.05万;
• 中间差价30万,可与买家五五分成。
60万砍价空间,就这样被拆成“佣金+差价”两块蛋糕。 -
房东如何自保?
① 交叉验证:把房源同时挂到3家以上平台,记录每一次带看人姓名、电话,出现重复立即警觉;
② 设置底价红线:提前与家里人约定“最低可接受价”,谈判时绝不现场改口;
③ 反向背调:要求中介出具买家征信、资金证明,拒绝“神秘全款客户”;
④ 引入律师:签约前由律师审合同、查档,防止“ABC单”(中介先锁定房源再转卖)等灰色操作。 -
监管正在收紧
北京、上海、深圳已陆续出台“带看实名登记”和“房源编码”制度,一旦发现中介组织虚假带看,可处3万~10万元罚款并暂停网签资格,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更试点“人脸识别+电子围栏”,演员一刷身份证就露馅。 -
给房东的一句话
房子是大宗资产,不是情绪筹码,当你感觉“全世界都在否定我的房子”时,先停一停——那可能只是中介精心设计的一场心理战,稳住心态,才能守住钱包。
别让60万的“情绪折扣”,变成你未来十年的遗憾。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