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会员福利减少,买三赠一取消了吗?权益变更影响大吗?
星巴克会员权益变更引发消费者关注,此次调整涉及多项核心福利的调整,买三赠一”活动的取消更是成为热议焦点,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老会员的消费习惯,也引发了对于品牌会员体系价值的重新审视,本文将从变更内容、影响分析、消费者反馈及行业趋势等角度,全面解读此次星巴克会员权益调整的背后逻辑与市场反响。

会员权益调整核心内容:福利缩水与体系重构
星巴克此次会员权益调整并非单一项目的变动,而是对整个“星享俱乐部”体系的重新梳理,整体呈现出“福利精简、门槛提升、分层细化”的特点,根据官方通知,调整后的会员主要分为银星会员、金星会员和玉星会员三个等级,相较于此前“银星、金星、玉星、黑钻”的四级体系,虽然层级减少,但各等级的权益标准发生了显著变化。
最受关注的变化无疑是“买三赠一”(Pick of the Week)活动的取消,此前,银星及以上会员每周可通过APP领取一张“买三赠一”券,凭借该券可任意选择饮品或食品参与活动,这一福利因其高性价比和灵活性,成为许多会员“打卡消费”的核心驱动力,取消后,会员需通过购买星礼卡、达成消费任务等方式获取星星,再通过星星兑换饮品或食品,兑换门槛和灵活性均有所降低。
除“买三赠一”外,其他多项福利也进行了调整:
- 生日福利:原生日当月可领取任意中杯饮品券,调整为仅限指定饮品券,且券的有效期缩短至领取后7天内,灵活性下降。
- 升级/保级门槛:金星会员需每年消费300颗星星(原为200颗),玉星会员需每年消费400颗星星(原为360颗),保级难度增加。
- 星星获取与兑换:星星获取规则不变,1元=1颗星星,但兑换比例有所调整,例如原350颗星星可兑换中杯饮品,现需400颗;600颗星星可兑换大杯饮品,现需700颗,直接导致会员“含金量”缩水。
- 专属活动:此前高频次的“会员日”专属折扣活动频率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与特定商品绑定的定向优惠,选择范围收窄。
调整背后的商业逻辑:降本增效与会员价值重塑
星巴克此次权益调整,表面上看是福利的“减法”,实则是品牌在市场环境变化下的一次战略“加法”,从商业角度看,这一调整背后隐藏着多重考量:
成本压力与盈利需求:近年来,全球咖啡市场竞争加剧,瑞幸、库迪等新兴品牌以高性价比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星巴克面临营收增长放缓的压力,通过优化会员福利体系,减少高频、高成本的通用型优惠(如“买三赠一”),可有效控制营销支出,提升单店盈利能力,数据显示,“买三赠一”等券类活动是会员体系的主要成本项之一,取消或调整此类福利,能直接改善利润结构。

会员精细化运营:简化会员等级、提升保级门槛,本质上是筛选高价值用户,推动会员结构向“少而精”转变,通过提高金星、玉星会员的准入门槛,星巴克可集中资源服务更具消费力的核心客群,提升高等级会员的专属感和粘性,针对玉星会员推出的高端手冲体验、限量周边等权益,虽数量减少,但价值感更强,有助于增强品牌忠诚度。
数字化转型与数据驱动:调整后的会员体系更强调“星星”的获取与兑换,这一设计能更精准地追踪会员消费行为,通过引导会员购买星礼卡、参与特定商品兑换,星巴克可积累更多高价值消费数据,为个性化推荐、精准营销提供支持,从而提升转化率,减少通用券的发放,也能降低券被滥用或套利的风险。
消费者反馈:从“集体吐槽”到理性观望
权益调整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上迅速掀起讨论热潮,截至2023年10月,相关话题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的阅读量累计超5亿次,消费者反馈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性价比”缺失:“买三赠一”是许多会员的“刚需”,取消后认为“喝星巴克不再划算”,尤其是对于每周固定消费1-2杯的轻量级用户,吸引力大幅下降。
- “诚意”不足:部分消费者认为,星巴克作为高端咖啡品牌,应通过提升产品品质而非削减福利来维持竞争力,此次调整被解读为“店大欺客”。
- 使用体验下降:生日券限制、兑换比例提高等变化,让会员觉得“福利越来越鸡肋”,甚至有用户表示“宁愿用优惠买其他品牌”。
但也有部分消费者表示理解:

- 高等级会员认为,虽然通用福利减少,但专属权益的升级(如玉星会员的咖啡品鉴会)更具吸引力;
- 非高频用户则指出,调整后可通过“攒星星+凑单”的方式兑换更高价值的商品,偶尔消费的性价比反而提升;
- 从行业角度看,认为星巴克此举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未来咖啡品牌的“价格战”或将成为常态。
行业趋势:咖啡市场竞争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星巴克会员权益的调整,实际上是整个咖啡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随着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品牌间的较量已从单一的“价格战”或“门店扩张战”,转向用户运营、品牌价值、数字化能力等多维度的综合比拼。
高性价比品牌的冲击:以瑞幸、库迪为代表的品牌凭借“9.9元活动”“首杯免费”等激进策略,快速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倒逼传统品牌调整会员策略,星巴克此次福利精简,可视为对价格竞争的一种“防御性回应”,通过聚焦核心用户价值,而非陷入低价泥潭。
会员体系成为“第二战场”:无论是星巴克的“星星”、瑞幸的“豆”,还是Tims天地的“勋章”,各大品牌均在通过会员体系构建用户粘性,未来的会员竞争将不再是“福利比多”,而是“权益比精”——通过个性化、场景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针对办公人群推出“早餐套餐券”,针对年轻用户推出“联名周边兑换”等。
产品创新与体验升级的重要性凸显:当价格优势被削弱后,品牌需回归产品本身,星巴克近年来持续推出“椰云拿铁”等爆款饮品,并强化“第三空间”的社交属性,正是希望通过产品创新和体验升级,支撑品牌溢价能力,会员权益的调整,本质上是为产品和服务创新“腾挪”资源,确保长期竞争力。
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
星巴克会员权益的调整,无疑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福利缩水”的直接感受,但从品牌战略角度看,这是应对市场竞争、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的必然选择,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需要重新审视星巴克会员的价值——从“追求性价比”到“认同品牌文化与体验”,这种转变既是市场进化的结果,也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咖啡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星巴克需要在“控制成本”与“提升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更精准的会员运营、更优质的产品创新,留住核心用户的同时,吸引新一代消费者,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哪个品牌,不仅取决于价格和福利,更取决于对品牌理念、产品品质和消费场景的认同,在这场“咖啡大战”中,唯有真正理解用户需求的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5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