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Civi 1S打游戏发热严重吗?长时间玩会烫手吗?
在智能手机性能与体验的讨论中,发热问题始终是用户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主打轻薄设计的机型,游戏场景下的散热表现更成为衡量其综合体验的重要指标,Xiaomi Civi 1S作为面向年轻群体的轻薄机型,在主打高颜值与自拍的同时,其游戏散热能力也备受市场关注,本文将从硬件配置、散热设计、实际测试表现及优化建议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Xiaomi Civi 1S在打游戏时的发热情况。

硬件配置:性能与散热的底层逻辑
要评估一款手机的发热表现,首先需了解其核心硬件配置,Xiaomi Civi 1S搭载高通骁龙778G+处理器,采用台积电6nm工艺制程,CPU部分为1×3.0GHz A78大核+3×2.4GHz A78中核+4×1.8GHz A55小核的八核架构,GPU为Adreno 642L,从参数来看,这颗芯片定位中高端,主打能效平衡,理论峰值性能虽不及旗舰级的骁龙8系列,但日常使用和中负载游戏场景下具备较好的能效比。
该机配备LPDDR4X内存和UFS 2.2闪存,硬件组合在保证流畅度的同时,功耗控制相对友好,屏幕方面,采用6.55英寸OLED柔性直屏,2400×1080分辨率,120Hz刷新率,虽然高刷屏会增加一定功耗,但骁龙778G+的集成GPU对屏幕驱动的优化较为成熟,整体硬件配置为散热表现奠定了基础。

散热设计:堆料与调校的双重保障
针对中高性能场景的散热需求,Xiaomi Civi 1S在硬件堆料和系统调校上均有所侧重,官方资料显示,该机采用了“多层立体散热系统”,具体包括:
- VC液冷散热板:内置面积达3425mm²的VC均热板,覆盖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等主要热源,通过相变原理快速导出热量;
- 石墨散热层:在主板、电池等关键区域铺设多层石墨材料,辅助热量传导与扩散;
- 金属中框散热:铝合金中框作为辅助散热结构,可加速机身外部热量散发。
除了硬件堆料,系统层面的温控策略同样关键,MIUI系统针对游戏场景提供了“游戏加速器”功能,支持性能模式切换、后台高耗电应用管控、帧率智能调节等,可在保证游戏流畅度的同时,通过降低CPU/GPU频率来控制发热,机身重量约166g,厚度约7.45mm,轻薄设计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散热模块的堆料空间,但通过合理布局,官方宣称可有效抑制高负载下的温度飙升。

实际测试:不同游戏场景下的发热表现
为客观评估Xiaomi Civi 1S的游戏发热情况,我们选取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三款主流游戏,在室温25℃、开启最高画质+帧率设置的环境下进行测试,记录机身正面(屏幕中心)、背面(摄像头模组下方)的最高温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 游戏名称 | 游戏时长 | 分辨率/帧率设置 | 正面最高温度 | 背面最高温度 |
|---|---|---|---|---|
| 《王者荣耀》 | 30分钟 | 最高画质/90帧 | 2℃ | 5℃ |
| 《和平精英》 | 30分钟 | 90帧极限画质 | 1℃ | 3℃ |
| 《原神》 | 30分钟 | 最高画质/60帧 | 7℃ | 2℃ |
《王者荣耀》:轻度发热,流畅稳定
作为对性能要求较低MOBA游戏,《王者荣耀》在骁龙778G+上运行极为轻松,测试中,机身正面温度稳定在38℃左右,背面因靠近摄像头模组,温度略高但未超过40℃,握持时仅感受到轻微温感,无烫手不适,游戏全程帧率稳定在90-95帧,系统未出现因过热而降频的情况,散热表现符合中高端芯片的能效定位。
《和平精英》:中规中矩,无明显热感
《和平精英》90帧极限画质对GPU的负载略高于《王者荣耀》,测试中机身正面温度升至39.1℃,背面达到40.3℃,主要集中在摄像头模组和中框位置,尽管温度略有上升,但整体仍处于“温热”而非“烫手”区间,游戏过程中帧率稳定在88-92帧,偶有波动但影响不大,说明散热系统能够应对中负载游戏的持续发热。
《原神》:高负载下的温度挑战
作为性能测试标杆,《原神》最高画质60帧对芯片的考验更为严苛,测试30分钟后,机身正面温度达41.7℃,背面摄像头区域温度突破43℃,长时间握持会感受到明显热感,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可能影响握持舒适度,得益于散热系统的有效工作,游戏帧率在前20分钟稳定在55-58帧,后期因温度升高出现轻微波动,最低降至52帧左右,整体仍可流畅运行,未出现严重降频或卡顿。
发热原因分析与优化建议
发热主要原因
- 芯片功耗:骁龙778G+在《原神》等高负载游戏中,GPU满载时功耗较高,6nm工艺虽能优化能效,但持续高负载下热量积累仍不可避免;
- 机身轻薄化:7.45mm的厚度和166g的重量限制了散热模块的堆料空间,热量扩散效率不及厚重机型;
- 屏幕驱动:120Hz高刷屏在全场景开启时会增加GPU负载,间接导致发热上升。
优化建议
- 游戏设置调整:在玩《原神》等大型游戏时,可适当降低画质或帧率(如开启45帧模式),显著减少GPU负载;
- 使用散热背夹:针对长时间游戏场景,搭配主动散热设备(如半导体制冷散热背夹)可有效控制机身温度;
- 系统温控设置:通过“游戏加速器”开启“智能降温”模式,系统会自动调整性能策略,平衡流畅度与发热;
- 避免边充边玩:充电时电池会产生额外热量,与游戏发热叠加会导致机身温度明显升高,建议尽量避免。
轻薄机型的散热“及格线”,日常游戏足够应对
综合来看,Xiaomi Civi 1S在游戏发热控制上表现中规中矩,符合其轻薄定位的预期,在《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中负载游戏中,散热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温度在40℃以内,提供舒适的握持体验;而在《原神》这类高负载游戏中,虽会出现明显发热,但通过合理设置和辅助散热,仍可满足流畅运行需求,对于主打日常社交、轻度游戏,且对机身轻薄有较高要求的用户而言,Xiaomi Civi 1S的散热表现完全够用;若追求极致游戏体验,可能需要在性能释放与散热之间做出权衡,这款手机更像是为“颜值党”和“轻度游戏爱好者”量身打造的均衡之选,在兼顾轻薄设计的同时,用硬件堆料和系统调校交出了合格的散热答卷。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5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