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相互保怎么退出?退出方法是什么?
从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
随着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迭代升级,支付宝“相互保”已升级为“相互宝”,部分用户因产品调整、个人需求变化或对保障内容的不满意,选择退出该计划,退出相互宝的操作并不复杂,但需注意时间节点、权益影响及后续流程,本文将详细解析支付宝退出相互保(相互宝)的具体方法、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帮助用户顺利完成退出操作。

相互宝与相互保的关系:明确退出对象
首先需厘清概念:“相互保”是支付宝于2018年推出的网络互助计划,后因监管调整于2019年升级为“相互宝”,由信美相互保险社承保,目前用户口中的“相互保”通常指“相互宝”,退出操作针对的是当前的相互宝计划,若用户参与的是早期“相互保”(已升级),退出流程与相互宝一致。
退出相互宝的官方方法:分步操作指南
相互宝支持“随时退出”,用户可通过支付宝APP完成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进入相互宝页面
- 打开支付宝APP,首页搜索“相互宝”并进入;
- 若未找到,可通过“我的-更多-我的应用”中查找,或直接访问相互宝官网(通过支付宝内链跳转)。
查看退出入口
- 在相互宝首页点击“我的”;
- 找到“保障中”或“成员资格”相关入口,点击进入详情页;
- 页面底部或设置栏中可见“退出计划”按钮(注:若计划已分摊,需确保当前无未完成分摊)。
提交退出申请
- 点击“退出计划”后,系统会提示退出后的权益变化(如不再享受保障、无需再参与分摊);
- 确认信息无误后,提交申请;
- 一般1-3个工作日内,系统审核通过,退出正式生效。
退出后的状态确认
- 退出成功后,相互宝成员资格将变为“已退出”,保障即刻终止;
- 历史分摊记录仍会保留,用户可在“分摊记录”中查看。
特殊情况的退出处理:未分摊、等待期与理赔中
部分用户可能遇到特殊情况,需额外注意:

| 特殊情况 | 处理方式 |
|---|---|
| 未完成当期分摊 | 需先补缴分摊金额,否则无法提交退出申请;若逾期未分摊,系统可能自动终止资格。 |
| 等待期内(刚加入) | 加入后90天为等待期,等待期内退出可全额退回已分摊金额(若有),保障不生效。 |
| 理赔中 | 若本人或他人发起理赔且审核中,需等待理赔结束后才能退出;退出不影响已提交的理赔申请。 |
退出后的影响:保障、分摊与信用记录
退出相互宝会对用户产生以下影响,需提前了解:
保障权益终止
- 退出后不再参与大病互助(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等轻症疾病除外),若确诊约定重疾,无法获得互助金;
- 历史保障记录不会清空,但未来无法再次加入(除非重新符合健康告知要求)。
分摊责任结束
- 退出后无需再参与后续分摊,但已发生的分摊金额不予退还;
- 若退出前有未分摊的“扶助金”(如他人理赔费用),需在退出前补缴。
信用记录无影响
- 退出相互宝不会影响支付宝芝麻信用分或个人征信;
- 但若因恶意退出(如逃避分摊)被系统限制,可能影响其他支付宝服务。
常见问题解答(FAQ)
退出相互宝后,能重新加入吗?
- 不可以,相互宝退出后无法再次加入,除非因系统规则调整(如产品升级)开放重新加入通道,但需重新提交健康告知。
退出时已分摊的钱能退吗?

- 不能,相互宝为互助计划,已分摊金额用于帮助他人,退出后不予退还。
退出后如何查询记录?**
- 在相互宝“我的-保障详情”中可查看“已退出”状态及历史分摊记录;也可通过支付宝账单查询分摊支出。
退出前需要告知他人吗?
- 无需主动告知他人,系统会自动更新成员状态,但若本人曾发起理赔申请,需等待理赔流程结束。
退出替代方案:是否需要重新配置保险?
相互宝本质是“互助计划”,而非商业保险,退出后建议根据自身需求配置重疾险、医疗险等商业保险,以转移大病风险,选择时可关注:
- 保障范围:是否覆盖高发轻症、中症;
- 健康告知:是否符合投保条件;
- 保费性价比:对比不同产品的保费与保额。
理性选择,按需操作
退出相互宝是用户的自主权利,操作过程简单便捷,但需明确退出后的权益变化,建议用户在退出前充分评估自身保障需求,若计划长期参与,可继续保留;若因产品调整或个人原因退出,及时配置替代保险,确保风险保障连续性,通过支付宝官方渠道操作,注意核对信息,即可顺利完成退出流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5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