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加英葡承认巴勒斯坦国
“澳加英葡承认巴勒斯坦国:西方外交转向与中东新棋局”
2025年9月21日,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与葡萄牙在同一天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四连击”不仅使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总数突破150个,更标志着传统西方阵营在中东问题上出现罕见的外交裂变:昔日以色列最坚定的伙伴,如今选择站到两国方案的前沿。
从“等待谈判”到“先承认”
过去,美欧主流立场是“巴勒斯坦建国只能在以巴最终和谈后实现”,持续近两年的加沙冲突、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急速扩张,以及以色列政府公开否定两国方案,使伦敦、渥太华、堪培拉与里斯本得出结论:再不给巴勒斯坦同等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两国方案将名存实亡。
• 英国首相施纪贤(Keir Starmer)在X平台发布视频称:“为了重燃以巴和平的希望,英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强调,此举旨在“强化巴勒斯坦温和派,削弱哈马斯”。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承认巴勒斯坦是“对巴勒斯坦人民正当建国诉求的回应”。
• 葡萄牙外长保罗·兰热尔(Paulo Rangel)在联合国总部宣布:“只有两国方案才能带来公正与持久和平。”
以色列的愤怒与反制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迅速回应:“这是对10月7日恐袭的巨额奖赏,不会允许巴勒斯坦国出现在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执政联盟中的极右翼更呼吁立即兼并西岸大型定居点,以“永久埋葬两国方案”。
美国立场的尴尬
拜登政府虽仍坚持“先谈判、后建国”,但面对盟友“集体跳船”,白宫只能重申“承认时机尚不成熟”,前总统特朗普更警告加拿大“此举将损害贸易谈判”,大西洋两岸的分歧,使美欧在中东议题上出现了冷战以来最明显的裂痕。
巴勒斯坦与***世界的反应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称四国决定是“历史性的正义之举”;沙特、埃及、约旦等国外长连夜发表声明支持,并呼吁更多国家跟进,哈马斯则低调回应,称“抵抗将继续直到占领结束”,试图淡化自身在国际舆论中的边缘化。
象征意义与现实挑战
四国承认本身不会改变加沙废墟上的现状,也不会立即结束以色列的占领,但它完成了两项关键任务:
- 国际法层面:巴勒斯坦国获得更具说服力的“***承认链”,为未来在国际***、国际刑事***等机构诉讼以色列占领提供更多法理依据。
- 政治层面:西方内部出现“新温和轴心”,对美以形成牵制,为联合国大会即将表决的《巴勒斯坦全面会员国地位案》奠定声势。
下一步:连锁反应与悬念
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新西兰已暗示将在本周联大期间跟进;德国、意大利、荷兰则因历史包袱与对美关系,仍按兵不动,悬念在于:
• 美国会否动用安理会否决权阻止巴勒斯坦成为正式会员国?
• 以色列会否以“兼并西岸”作为报复,从而彻底关上两国方案的大门?
• 承认国是否会进一步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首都,并开放大使馆?
结语
澳加英葡的同步承认,不是终点,而是一记重锤,敲响了“谈判优先”旧范式的警钟,它告诉世界:当和平进程被无限期搁置,国际社会的耐心也会耗尽,下一步,球重新回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脚下——要么在谈判桌上找到共存的新公式,要么在更分裂、更对抗的国际环境中继续流血。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