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

shiwaiuanyun2025年09月22日 19:04:20新闻动态1

从“规模第一”到“质量领先”——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跃居世界第一的时代意义与转型之路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

2023年末,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突破42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近60万亿美元,连续第三年稳居全球首位,这一数字不仅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在体量上已超越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金融强国,更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发生深刻变化: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若干领域的“领跑者”。

规模跃升的三重动力

  1. 经济总量扩张的“水涨船高”,过去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银行信贷规模随之扩张。
  2. 金融深化与多层次市场建设,从国有大行、股份行到城商行、农商行,再到民营银行、直销银行,机构体系日趋多元,资产端与负债端同步扩容。
  3. 数字化浪潮的“乘数效应”,移动支付、线上信贷、开放银行等新业态让银行服务半径从物理网点扩展到“指尖”,低成本负债和高效资产匹配成为可能。

规模第一背后的“质量考题”
体量优势并不天然等同于竞争优势,当前,我国银行业仍面临三大挑战: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

  1. 净息差收窄,2023年行业平均净息差降至1.7%左右,创历史新低,传统“吃利差”模式难以为继。
  2. 资产质量分化,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暴露,拨备覆盖率区域差异显著。
  3. 资本约束趋严,巴塞尔协议Ⅲ最终框架落地在即,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抬升,对银行内生资本补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从“规模银行”到“价值银行”的转型路径

  1. 轻型化:做大表外、做优表内,理财子公司、资产托管、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轻资本”业务占比持续提升,降低风险加权资产密度。
  2. 数字化:让数据成为第四张报表,通过“数据+算法+场景”重构信贷工厂,实现小微、科创、绿色金融的精准滴灌。
  3. 全球化: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定价权,依托“一带一路”、RCEP和自贸区建设,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离岸债券承销,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4. ESG化:把绿色写进资产负债表,2023年末,我国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超25万亿元,占对公贷款比重约12%,未来将以碳足迹核算、转型金融工具为抓手,打造可持续金融的“中国标准”。

监管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面对规模第一的新起点,金融监管也在迭代升级:
• 宏观审慎:建立“银行+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债”四位一体的风险监测体系,防止规模扩张演变为系统性隐患。
• 微观治理:强化股东股权、关联交易、薪酬激励“三张清单”,让银行真正成为“自己风险的第一责任人”。
• 市场约束:完善存款保险、问题银行处置、信息披露等制度,让“大而不能倒”变成“大也能倒、倒而不乱”。

结语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金融积累的里程碑,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线,下一阶段,唯有在“规模”与“质量”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在“速度”与“稳健”之间建立新的方程式,中国银行业才能从“资产的世界第一”迈向“价值的世界一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而灵动的金融支撑。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uanyun.com/news/1758539060.html

分享给朋友: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 的相关文章